正确跑姿剖析,用科学高效的方式跑马拉松

马拉松新闻 2022-12-02 08:16:44 浏览 649 本文网址 https://www.lypb.com/detail/412.html

对于众多跑友来说,通过日复一日刻苦训练,从而在比赛中不断突破自我、取得更好的成绩,是不变的目标。但是你真的会“跑”吗? 正确科学的跑步姿势可以提升你的跑步效率,提高成绩,同时减少受伤的风险,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调整正确的跑步姿势!

对于众多跑友来说,通过日复一日刻苦训练,从而在比赛中不断突破自我、取得更好的成绩,是不变的目标。但是你真的会“跑”吗?

正确科学的跑步姿势可以提升你的跑步效率,提高成绩,同时减少受伤的风险,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调整正确的跑步姿势!

在讨论正确跑姿之前,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与跑步成绩息息相关的三个因素:

①最大摄氧量

②乳酸阈值

③跑步经济性

前两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,最大摄氧量是提高跑步成绩的重中之重;对于乳酸阈值,相信每一位跑者的训练都离不开大名鼎鼎的乳酸阈值跑训练方式。

相比之下,跑步经济性可能是一个稍显陌生的概念,它主要是指在给定的次最大跑步速度下,氧气的消耗率,消耗的氧气越少,则跑步经济性越高。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跑步经济性与跑步成绩的高相关性,尤其是在长跑中,跑步经济性可能比最大摄氧量或乳酸阈值更重要。

Saunders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中表明跑步经济性的决定因素包括了训练、环境、生理、身体结构以及跑步时的生物力学。

简单来说,“跑步经济性”它是一个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指标,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跑步经济性呢?下面将详细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改善跑步姿势来提高跑步经济性:

1.前倾:在跑步时,我们的身体应该适当前倾,大约5–7°(见图1)。从而可以更多地激活我们的臀部肌肉,而不只是依靠大腿肌肉。但注意不要过度前倾,否则可能会增加下肢受伤的风险。

2.摆臂:对于上肢摆臂,有以下几个要点(来自国家队教练的建议):


1)双臂自然下垂,收小臂,和大臂成90度弯曲角度。

2)以肩关节为轴,大臂带动小臂去前后摆动。

3)长跑马拉松摆臂幅度为前不漏肘,后不漏手。前摆两手交叉点为一拳距离。大臂摆动时和身体不要产生摩擦为最佳。

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短跑运动员的摆臂,他们的摆臂可能会从臀部后面到眼睛的位置,而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,这是巨大的体力浪费。我们摆臂是为了帮助维持平衡,协助向前运动,并减少身体旋转。切记不要横向或交叉摆动,浪费体力不说,还会对骨骼、肌肉、肌腱和其他需要减震的部位带来额外的压力。

3.步幅:步幅是跑姿研究中记录最多的动作之一。研究表明,过大的步幅可能会增加受伤风险并且使速度变慢。而随着步幅的减小,应力性骨折的可能性减少了 3–6%。当我们使用更大的步幅跑步时,落地时的膝盖会处于更加伸直的位置,从而减慢速度。而如果适当减小步幅,落地位置更靠近身体重心,屈膝角度变大,会帮助我们提高速度(见图3)。

4.步宽:步宽(即触地时两脚之间距离)可能是大家平时不太注意的一个问题,同时在科研界也是一个很少提及并富有争议的方面。通常认为窄步宽(双脚距离更近)会更具跑步经济性。然而,也有人提出这意味着需要更好的足部和骨盆控制。宽步宽虽然看起来更稳定,但往往会导致跑者速度变慢、看起来变得笨重。所以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。

5.落地姿势:我们建议大家在落地时,应当足中部率先接触地面,然后过渡到大脚趾。有证据表明步速增加10%会使跑者更多用足中落地,同时适当减少步幅可以增加步速并降低与地面接触的时间,从而使得前脚掌或足中落地模式比足后部落地更具经济性。

通过足中落地,我们可以更好地减少制动力并更快地过渡到爆发性向前推动。就像运动员在做类似于跳箱的增强式训练一样,重心在足中可以使双脚处于最佳的爆发性位置(见图 5)。

△图 5-爆发式推进。红线描绘了使用前脚掌来推离地面。落地时,脚处于更加中立的位置,该位置更易于在向前推动时利用身体的动能。

总之,目前的研究表明跑步姿势在对跑步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。因此,建议跑友们按照以上五点,注意跑步时的身体角度、摆臂、步幅、步宽和落地姿势,从而提高跑步成绩。

希望大家都可以健康跑步、享受跑步、不断进步!